(
课件网) 第三课 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生活中的变化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上图交通工具产自哪里?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它们的到来对中国社会、生活、生产产生了哪些影响? 火车 电车 蒸汽轮车 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这两张老照片,找一找上面有哪几种交通工具? 20世纪初的上海外滩景观 民国时期上海街景 黄包车、摩托车、电车。 一、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新知讲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末期 20世纪初 轮船 火车 电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新知讲解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交往范围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促进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 思考:这些新式交通工具从哪些方面促进了社会的变迁?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探究 鸦片战争前:人力或风力; 鸦片战争后:蒸汽机。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2)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问题探究 原因:①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②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③近代化的推动;④西方思想的传入。 (3)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的出行,推动近代社会进步。 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喇叭 、击鼓传声、烽火台、驿站、信鸽、信号旗…… 古代驿站鸡鸣驿 烽火台 想一想: 二、新型通信工具的出现 新知讲解 1.邮票、邮政 大清邮政 “龙票” 英国邮票“黑便士” 中华民国邮政 “帆船邮票” 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通讯工具? 新知讲解 2.电话、电报 电报机 电话 邮政、通信事业的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 1882年,上海外滩出现了最早的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家电话局。 随着工业文明的冲击,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通讯工具? 新知讲解 电话的英文是telephone,人们根据这一发音称之为“德律风”。 三明治、白兰地、维他命、沙发、麦克风、霓虹灯、卡通片等。 查一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的称呼类似于电话? 新知讲解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三、新式风俗 西餐 西式蛋糕 洋酒 西餐、西式蛋糕、洋烟、洋酒、样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新知讲解 文明结婚 集体婚礼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新知讲解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从地域上看: 从城市化进程上看: 从受教育程度上看: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课堂小结 生活中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新型通信工具的出现 新式风俗 课堂练习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车 ④飞机 ⑤自行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D 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