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64336

6.《老山界》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397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老山界,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6 老山界 【教材分析】 《老山界》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作者以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进行记叙描写,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写法新颖,很适合中学生学习。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材料。学生在学课文之前,要自主了解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从中感受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红军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有了情感铺垫,学生较易进入课文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归纳、探究发现,达到充分学习的目的。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提升探究问题、品味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积累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 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 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速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明确: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让我们了解到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课文采取顺序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这样写的好处:能使文章脉络十分清晰;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3)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战争史上,有一场特殊而伟大的战役。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战役全长二万五千里,经历的地方环境恶劣,过草地,爬雪山,多次碰到敌人的阻截拦击,军队的装备残缺不堪,甚至多次断粮缺水,却对百姓秋毫无犯,还帮助穷苦百姓,百姓甚至拿出自己的所有帮助这支军队。历经两年多,这支军队终于从长江以南转移到了大西北,在大西北建立了自己的新的根据地。这支军队叫红军,这场战役叫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征路上的一个小故事《老山界》,这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的故事。(板书课题) 预习检测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思考目题为何用土名“老山界”? 默读要求同学们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呵成读完全文。 明确:(联系与瑶民攀谈一段)交流:通俗亲切:暗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 (二)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本文是不是也是这样呢?试分析文章结构。 明确: 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 分三部分 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2段); 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3段)。 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 (一)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士兵们都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讥笑敌机 (二)以“图”为抓手捕捉构思特点。 (1)再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画出红军攀爬老山界的示意图。 明确:山顶翻越 山腰露宿 “之”路攀爬 轻松下山 竹楼攀谈 (2)观察自画的示意图,小组小结本文构思的特点。 明确:移步换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所见情景也发生变化。 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与事件逐一发生发展变化的方式,犹如爬越一座大山,由山脚到山腰到山顶,越高越险。 四、赏析语言,体会情感 (一)“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