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21课 三国历史故事会 1、再现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历史事件和传说故事,巩固和丰富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2、练习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学习历史乐趣。 活动目标 我是记忆星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苏轼)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蜀 吴 曹操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旁白)三国时期,魏蜀之战,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正为自己的用人失误而自则时,司马懿摔十万兵马前来夺取西城。此时,蜀国兵马都在外,诸葛亮无人可用。 诸葛亮来回踱步 探马:报,秉丞相,司马懿大军离西城还有40里。 诸葛亮:(挥挥衣袖)再探 探马:得令 诸葛亮:(侍童)传老军门 侍童:侍童传老军门 老军门:参见丞相 诸葛亮:尔等将西城四门打开,打扫街道。司马懿大兵到此,不要害怕,违令者斩 老军门:遵命 (旁白)诸葛亮携琴童走上城楼,开始抚琴,侍童煮茶,之见城门大开,有百姓在打扫街道。 诸葛亮:仰头大叫,天啊!汉室兴败就在我这空城一计也! (旁白)司马懿率军来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顿时不敢上前,回头问司马昭 司马懿:昭儿,探马来报说西城是做空城 司马昭:我等哪里知道 (旁白)此时,诸葛亮的琴声越来越急促 司马懿:不好才,快撤,有埋伏 司马昭:父亲,万一是诸葛亮故弄玄虚呢? 司马懿:诸葛亮为人谨慎,我们还是速速撤离 (旁白)只见司马懿令后军作为前军,速速撤去 诸葛亮:司马不如亮也 话剧表演空城计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全面性原则:坚持两点论和一分为二的观点,应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方面全面评价。 (2)阶段论和方面论结合的原则:在纵的关系方面,历史人物有阶段上的划分,从不从阶段上作出不同的评价 三国里最精彩的是战争,这一场场“战役”不仅仅是斗“勇”,更主要的是斗“智”!其中,每一场战争都是一次智慧与计谋的较量。有人做过统计,整篇小说共描写了400多处计谋,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部描写计谋的经典著作,其中充满了聪明、智慧和谋略。 我能说出曹操的诗 我能说出许多三国人物 张飞使计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曹操败走华容道-- 草船借箭-- 孔明弹琴退仲达-- 粗中有细 顾全大局 不出所料 满载而归 临危不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