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6458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时 过河 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0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44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 cover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过河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课件显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师: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解决:①一共有多少人? ②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③如果都坐小船,需要几条船?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第①个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第②个问题。 师:算式“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生: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题意。 生:要求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师: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师:在这道算式中要先算29+25,就要给它加上小括号,加上小括号后就表示要先算29+25。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6条船。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2)独立解决第③个问题“如果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解决后交流。交流的同学需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16-8)×2 2.完成教材第9页“试一试”。 四、全课总结 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教材第9页“练一练”第1、2题。 ?板书设计 过河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教学反思 教材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大船限乘9人,每条小船比大船少坐3人,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这个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图的意思和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看图的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让学生独立试做。学生会出现分步进行计算的式子。29+25=54(人),54÷9=6(条)。再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让学生互相讨论所列算式的合理性。这样学生发生了认知冲突,由此体会到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造一个符号表示先算的部分,开放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