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68214

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说课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8734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九年级,上册,17课,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课件,32张
  • cover
(课件网) 国之脊梁 天下无双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说课稿 目录 【 【 壹 教材分析 贰 学情简介 叁 教学目标 肆 教学重难点 伍 教法和学法 陆 教学过程 柒 板书设计 一 教材 分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杂文。收录于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这篇文章写于 1934 年 9 月 25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 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鲁迅作为民族之魂的思想家,针对舆论界曾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已荡然无存”悲观论调,写下了此文,旨在警醒国人,振奋民族精神。因此,解读这篇文章,重在走进鲁迅的世界,感悟鲁迅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 文章分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驳斥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调,有力地论证了“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证缜密, 是一首民族脊梁的颂歌,鲜明的体现了鲁迅先生作为思想家的风范和魅力。 考 试 地 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别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通过对近几年常州中考试卷研究发现,对议论文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感悟能力的考核。  议论文文体阅读能力的主要考点有: 1.论点的概括归纳; 2.论据类型的认识、论据作用的分析、同类论据的补写; 3.把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理解并分析论证方法对论证论点的作用。 4.理清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5.能结合语境,理解关键词语、语句、段落的含义及作用,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6、能结合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能补充用以证明作者观点的论据;对作者的观点能做出一定的评价。 中考真题 年份 2014 2015 2017 2018 文章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过程》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 《利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 《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文学评论》 分值 13 13 13 13 常州中考从14-19年六年考了4年的议论文,可见议论文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而由课内议论文引申议论文的知识点就尤为重要了。 二 学情 介绍 学生:常州市二十四中初三学生 潘文君 课型:复习课或兴趣激发课 成绩:100分卷子可以考到75分左右, 学生情况:文君的性格内敛,属于比较沉闷类型的,喜欢比较有趣而富有激情的课堂,要不然容易感到疲倦,而无法集中精神。语文学习的问题也是出在阅读上,觉得做阅读无趣,尤其是议论文,觉得议论文枯燥而乏味,无法感知语言文字之美。最近学校正在讲议论文,但是老师上课速度快,孩子反应跟不上,消化吸收不了,所以针对文君情况,为孩子量身定做这一课,重在激发对议论文的阅读兴趣,感知文字的魅力并拓展关于议论文考点的答题方法。 三 教学 目标 基于《新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说明以及潘文君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抓住论辩的要害,分析本文严密的逻辑性,培养学习驳论的方法。 2、品味关键词语,欣赏鲁迅杂文尖锐泼辣而深沉热烈、富有战斗性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法,体味文中语言 2、通过知人论世法,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 3、通过影像法,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现实,继承鲁迅“民族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思路和逻辑结构,体会本文凝练而精彩的语言。 (2)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