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8840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3.1等腰三角形同步学案(2课时打包、含答案)

日期:2024-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8次 大小:311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答案,打包,课时,学案,同步
    13.3.1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题: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相等,反过来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是否也相等呢?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学习目标: (1)会阐述、推证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会运用判定定理解决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难点:探求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二、分层学习 第一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经历“操作———猜想———归纳———结论”过程,分清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题设与结论. (4)探究提纲: ①按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图,在△ABC中,∠B=∠C,那么AB与AC相等吗?若相等,又该如何证明呢? a.猜想:AB=AC. b.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按以往的经验是采用什么方法? 证三角形全等. c.要采用这些方法,图中具备采用这种方法的条件吗?若不具备,应怎么办? 不具备,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d.根据思路,并写出你的证明. 证明:作AD⊥BC于点D,则∠ADB=∠ADC=90°. 在△ABD和△ACD中,∠B=∠C,∠ADB=∠ADC, AD=AD,∴△ABD≌△ACD(AAS).∴AB=AC. e.将你上述探究的结论用文字表述出来: 等角对等边. 2.自学:学生结合探究提纲进行自主探究.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对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证明线段相等的思路是否合理,结论表述是否清晰、准确. 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回忆证明等量的常用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如何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学生间相互交流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4.强化: (1)交流学习成果:由学生代表回答自己是如何找出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的. (2)总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角对等边”. 第二层次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2、例3.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边看边思考例2中命题证明的步骤及例3中每一步作图的依据,并动手尝试. (4)自学参考提纲: ①例2中的题设和结论是用文字表述的,它是一个命题,从证明的全过程来看,证明命题的步骤有a.已知;b.求证;c.证明. ②填上例2证明中每步后面的理由.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角对等边. ③阅读例3,思考作法(2)为什么要作AB的垂直平分线?它依据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什么性质? 可以在上面截取DC=h,依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例2、例3是等腰三角形判定的直接应用,例2的求证步骤学生难于把握,但学生对例3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找腰,并不能很好地写出完整的作法. ②差异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命题证明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思考例3中如何找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确定相等的两条边). (2)生助生:学生间相互交流帮助. 4.强化: 练习:教材第79页3、4题 练习3:已知:△ABC,D为AC的中点,BD=12AC. 求证:∠ABC=90°. 证明:∵D为AC的中点,BD=12AC.∴AD=BD=DC,∴∠A=∠ABD,∠C=∠DBC.又∵∠A+∠ABC+∠C=∠A+∠ABD+∠C+∠DBC=2(∠ABD+∠DBC)=2∠ABC=180.∴∠ABC=90°,∴△ABC是直角三角形. 练习4:∵OA=OB,∴∠A=∠B,又∵AB∥DC,∴∠C=∠A=∠D=∠B,∴OC=OD. 三、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交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学习中的困惑之处.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成果和不足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