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04431

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9239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学期
    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3、4。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诗词中,自然诗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客体层次。即山水自然是独立于创 作主体之外的审美对象,这些诗歌注重的是对山水自然的客观描摹,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 情操相联系,将人的道德品性与自然事物的某种物性相比附,在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的 同时,更使人在对自然的认同中获得道德、价值的感悟与支撑,在实质上是以比德的思维方式将 山水自然看成体道之物和媚道之形,从《诗经》到谢灵运、谢朓的诗都表现出这一特点。自然诗 化的这一历史阶段与中国传统社会前期政治本体化的逐渐形成相适应,在自然诗化走向上属客 体自然—描写自然之美的层次。二是主体层次,即创作主体往往以自己的情感去改造审美对 象的固有形态,使情景相互生发,把山水自然当作心灵的象征、情感的符号,自然不再外在于人, 而是与人融为一体,甚至使人沉入自然。在自然诗化的走向上,这一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的历 史合理性的全面释放相适应,体现的是对政治本体的最为充分的乐感,属于情意自然—情景 相生的层次,以初唐、盛唐时期的某些诗人,如孟浩然、王维、李白等为突出代表。三是哲理层 次,即对自然与自我进行双重超越,使其诗词意境超越现实,又在更高的层次上观照现实。这一 自然诗化的历史阶段与政治本体消解、文化本体建立相适应,体现的是价值的追询与人格的建 立,它属于哲理自然———以哲理眼光审视自然的层次,以苏轼等人的诗词为代表 上述三个历史阶段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在渐进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无论是宋诗 还是宋词,都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对文化本体的追询。苏轼词通过对宇宙自然客观 性的审美超越克服其对人的限制性,使之成为发展人的手段。 在苏轼词中,面对永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入,而是对自然进行 审美超越。如“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細品苏轼 的这首《少年游》,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在对话,人并不试图主宰自然,自然也并不为人提供 归宿。“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是外在于他的东 西;“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仿佛是对杨花的“客观”描写,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 时代。下阕尽显抒情主体与天地平等对话的气魄。在下阕的映照下,上阕的宇宙自然便“为我 所用”,即把对自然的描绘变成了丰富和发展自我的方式和彰显人格的手段,自然不再道德化和 【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 20005A河池市2020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就是将自然美与人的思想感情相联系”错,原文是“往往将自然美与人的道德情操相联系”。B.谢灵运 是客体层次的代表。D.“是对杨花的客观描述,令人又回到《诗经》描写自然的时代”错,缺少限制词“仿佛” 选项结 2.D(原文是“在苏轼词中,面对水恒的自然,往往不是惆怅与无奈,也不是向自然融入,而是对自然进行审美超 越”,“对自然进行审美超越”不能理解为“超脱自然”。《少年游》并非与《诗经》对比 3.B(原文是“飞雪仿佛是抒情主体布置的场景”,这是揣摩,而非事实。“成了内在于词人的东西”错。) 4.D條狼氏是机构名称。且选项扩大范围。原文是“保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