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20576

第十三课《唐诗五首》之《野望》 同步导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1987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十三,唐诗五首,野望,同步,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第十三课 唐诗五首 《野望》 一句话目标 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能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一、课前一赛 预习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独自完成下面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王绩,字_____,号_____,时称_____,绛州龙门人,_____代诗人。 2.王绩也是初唐诗人,你能说说初唐四杰吗? 3.给带点的字注音。 东皋( ) 徙倚( ) 落晖( ) 驱犊( ) 禽归( ) 4.请正标出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结合注释,说说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东举薄暮望( ) 徙倚欲何依( ) 树树皆秋色( ) 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 ) 猎马带禽归( ) 相顾无相识( ) 长歌怀采薇( ) 6.比一比,看谁能快速背通这首诗。 二、独立自主学习 再读诗歌,理解句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8.逐句赏析。 ①从首联“东举薄暮望,徙倚欲何倚。”中你读出了哪些内容? ②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色?用原文回答。 ③比较“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几句景物描写的不同。 ④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是,在诗人的眼中,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自己却独无,反面呈现出另一种色彩?你能说出来,并解释原因吗? ⑤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感、分享交流、探究引导,完成上面内容 四、巩固提升学习 9.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10.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11.“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饰,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与他们为伍。 《野望》 参考答案 8.逐句赏析。 ①从首联“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中你读出了哪些内容? 读出了地点“东皋”,时间“薄暮”,事件“望”,以及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②作者“望”到了哪些景色?用原文回答。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③比较“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这几句景物描写的不同。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是远景,写静态,侧重于宏观描绘。通过光与色描写了山野秋景,为下两句设置了背景。“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是近景,写动态,在上两句的静谧背景下,特写牧人、猎马,带着田园牧歌式的气氛,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④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是,在诗人的眼中,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自己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另一种色彩?你能说出来,并解释原因吗? 忧郁、孤独、清冷。因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所以迷茫、失意、苦闷,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⑤尾联“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用典故,述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伯夷、叔齐那样的隐士。抒发了作者孤寂惆怅的情怀。 9.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 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10.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①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