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39741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同步导学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12186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古代诗歌四首,1课时,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第1课时 一句话目标 在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课前一赛 熟读背通前两首、了解常识、疏通字词、识记生词 1.下列加点字注音、释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 sǒng zhì 至哉zai B.以观沧海(连词,来) 歌以咏志(介词,用) C.杨花(即杨树花)落尽子规(即杜鹃鸟)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五条溪流的合称) D.“我寄愁心与明月”中“愁心”意思是担忧朋友的心。 2.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作者是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作者听说王昌龄往左边迁移到龙标县的消息后写成的一首诗。 二、独立自主学习 通读一一译读一一悟读一一赏读 (一)《观沧海》 诵读:准确读、明节奏、流利背、会默写 译读:释词义、译句子、通诗意 悟读: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4.诗人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5.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6.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赏读:7.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赏析。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诵读:准确读、明节奏、流利背、会默写 译读:释词义、译句子、通诗意 悟读 8.找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到的景色的语句。 9.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10.此景暗含了诗人什么感情?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开头写景为何选取“杨花”“子规”? 赏读:12.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合作探究+展示引导学习 邻桌互读、质疑解惑、分享交流、探究引导。 要求:1.小组合作,推荐同学展示,展开想像,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展现的图景。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 2.明确展示上面一、二步学习任务。 四、巩固提升学习 (一)观沧海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_____。 4.选择错误的一项( ) A.此诗开头两句叙事,以下十句写景,最后两句是配合乐曲时所加。 B.“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C.诗人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 D.作者登高望海所见的是夏季的自然景色,高潮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等景色,次写海面上的波澜壮阔,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象征意义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博大胸襟。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写景兼点时令并含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 2.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3.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