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48697

第2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44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1730921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练习,同步,教学设计,PPT,2课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3.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并灵活运用。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体悟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感情。 5.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领会诗歌的主题思想。 3.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并灵活运用。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体悟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象征”的写作手法和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并灵活运用。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体悟诗歌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激情。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是中国诗坛的长青树,他和郭沫若、闻一多一起推动中国诗歌的进步。他自称“悲哀的诗人”。他的诗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对祖国有着赤子般的情怀。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火把》《向太阳》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2、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11月,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文体知识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内容上主要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从形式看,新诗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运用白话,生动活泼。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悟所作,都是心灵的映像,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奔放和直率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七月派”、“九叶诗派”、“朦胧派”等。新诗动摇了旧体诗的正统地位,开创了中国诗史的新纪元。   4、读准字音。 嘶哑(sī yǎ ) 喉咙(hóu lóng ) 汹涌(xiōng yǒng) 腐烂(fǔ làn ) 5、理解词义 【嘶哑】 声音沙哑。 【温柔】 温和柔顺。 【汹涌】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 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比喻腐化堕落。 【悲愤】 悲痛愤怒。 【深沉】 ①形容程度深;②(声音)低沉;③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三、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欣赏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