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49181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 6.2.3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件(共15张PPT)+教案+学案(含答案).docx

日期:2024-05-21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2180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结果,答案,学案,教案,PPT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目标】 1.能利用适应的观点,解释物种生存的原因。 2.理解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释生物的适应性。 【教学重难点】 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候鸟总能在冬季来临之前向温暖地带迁徙,昆虫以卵或蛹越冬。温带植物有秋末落叶的现象,冬季草本植物会变得枯黄,只有春季到来才再次焕发生机。这些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自然选择使种群中优势个体得以生存 寻找证据———阅读 阅读课本P125-126页资料,根据阅读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 1.凯特威尔利用鸟舍做的实验,解决了什么问题? 2.通过蛾的放收实验,凯特威尔为什么说在工业污染地区,黑蛾的生存机会是灰蛾的2倍? 3.不同体色桦尺蛾的生存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每个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各组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点评。 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自然界可以通过寒冷、酷热、食物短缺、天敌危害等诸多方式,对生物的原有性状进行选择。其中,具有某种(些)优良性状的个体能在新的环境中表现出生存优势并得到更多的繁殖机会。种群中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二)自然选择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 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之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 生物通过自然选择所形成的后代,有利变异经过逐代积累,从而使其后代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地球上现存的众多物种的生存实例能说明这一点。 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分类上属食肉目。据考证,200多万年前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随着大面积冰川的出现,与其同时代的许多生物已灭绝,而大熊猫却一直繁衍下来,这与其食性的改变密切相关。如今的大熊猫,具有适应食草习性的特征:臼齿大而平,与食草动物更接近。食性的这种改变和相应结构特征的出现,使大熊猫在食物匮乏时能通过取食竹子生存,进而使种群数量得以继续保持和扩大,最终表现出生存优势,适应了生存的环境。 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的生存环境往往可能发生剧烈变化,使得生物体的有利变异被保存和筛选出来,在外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代谢上形成了大量的适应特征。这些特征不但能使生物适应环境而生存下去,还让自然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物在外形上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例如,东北虎主要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和西伯利亚地区,其体形硕大,身体突出部分较小,尾粗短,有利于减少散热和保温;华南虎主要生活在亚热带等比较炎热的地区,故其体形略小,身体突出部分细长,有利于散热。 生物外形的适应还包括拟态、保护色和警戒色等特征。这些外形特征有利于动物隐藏自己,保护自己不易被天敌发现,或者警告对方不要接近和捕食自己。那些易被天敌发现或对天敌缺乏警告作用特征的个体,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逐渐被自然所淘汰。 在进化过程中,生物还形成了一些适应性的结构。例如,在地下穴居的鼹鼠不仅眼睛退化,而且还形成了适应穴居的身体结构,如前足铲状,可挖掘土壤。又如,靠捕食为生的螳螂,前足特化为强大的捕捉足。这些适应性结构的出现,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淘汰了那些不利于生存的结构,能更好适应所生存环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此外,生物在代谢上也表现出适应的特征。人类为了对付致病微生物,不断研制出新型抗生素,而细菌等微生物为了生存,会慢慢适应这种药物环境,并不断地产生变异,形成新的更强大的细菌,以此循环往复。类似的例子还有昆虫对杀虫剂、植物对除草剂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