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56291

第3课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647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中国,建立,共和制,曲折,历程
  • cover
第3课 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是一门能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的课程。所以在吃透课标的前提下,我努力使核心素养的提升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和谐发展,争取达到内在的统一,并有意识地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开阔视野。 二、教材分析 中国的共和制的建立,要晚于西方,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摧毁封建专制,实现民主共和,到蒋介石统治时期实行一党专政,共和名存实亡,再到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民共和,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因此,回顾研究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对我们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心全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比较枯燥,历史概念多,且时间跨度长,专业性相对比较强,学生不易掌握。对有关中国共和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学生很感兴趣,但对抽象思维的东西却很不敏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思维。 首先,注重分析学生实际。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注意使教学活动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特点,争取让每个学生均有发挥的空间。 其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要适合本节课知识的特点,例如在处理这一课时,我先是采用了概念解读(何谓共和)的方法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以学生自己归纳出的共和两大特征为主线,与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共和”的表现对比设计教学活动,引领学生直观感悟什么是真共和。在教授本节课时,正赶上我国的第5个国家宪法日,于是我精心选取不同时期“共和”下的宪法或基本法律文件作为史料,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历程,充分挖掘本课的立德树人功能。这一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使用启发、探究、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透过现象深刻认知历史学科的本质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及高一的历史学习,学生对中外共和的历史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偶然接触过有关共和题材的影视作品,这就为今天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初中及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而高中选择性必修1却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更注重学生的理性思维,因而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2.核心素养下的课标解读 (1)通过解读共和概念,知道共和的两大基本特征。(历史解释) (2)通过剖析中国不同时期 “共和”的表现,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共和”下的宪法或基本法律文件,进一步理解何谓真正的共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通过学习、探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是如何实现人民共和的这一主题活动,深刻理解人民共和的建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方向,也是历史的一种必然选择。(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对比等多种教法学法相结合。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是如何实现人民共和的。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人民共和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八、教学过程 步骤1:导入新课 师:学者金观涛从词义本身出发对共和下过一个比较客观贴切的定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