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656393

牛津上海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4.2 粒子模型 学案(4课时,无答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51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牛津,上海,科学,六年级,上册,粒子
    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组成不同状态的物质粒子间的距离不同。 2.理解气体粒子间隙最大容易被压缩,固体粒子间隙最小不易被压缩。 3.知道温度与粒子运动的快慢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有关粒子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固体、液体、气体粒子间的距离是不同的。 难点: 运用粒子的观点理解物质的三态、物体被压缩的难易程度等性质。 【学习过程】 1. 物质由( )构成,粒子是( )的,粒子之间存在( )。 2. 物质有( )态。 3. 模拟并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受压时体积的变化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结论:在相同的条件下,固体、液体、气体受压时,_____最容易被压缩,_____和_____不容易被压缩。粒子的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扩散现象。 2.通过实验理解各种状态的粒子都在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 2.合理分析观察到的结果并记录分析所得结果。 3.培养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2.在实验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各种状态的粒子都在运动。 难点: 1.固体粒子也在运动。 2.设计相关的科学实验。 【学习过程】 1.若两种不同的物质相遇,它们的粒子相互进入对方粒子间的间隙中,这种现象称为_____。 2.扩散现象表明物质的粒子在_____地运动。 拓展实验记录: 画出实验装置图: 此实验中,你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_____。 1 / 1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三态。 2.学会用粒子模型描述物质的三态。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微观世界的粒子模型。 2.知道粒子模型是来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粒子是不断运动的,那么粒子运动有没有快慢之分呢?如果有那么影响他们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研究温度对粒子运动速度的影响时,为什么冷热水的体积要相同? 3.空气和河水的温度差不多,为什么手在冷水里感觉特别冷呢? 4.水从固态向液态、气态转变的过程中,说说构成水的粒子所起的作用。 5.试着阐述粒子模型的发现,发展过程。 二、达标检测 1.用手分别接触温度相同的冰和水,会觉得冰比水凉,这是因为( ) A.冰的温度比水低 B.冰熔化时要从手上吸收大量的热 C.冰是固体,水是液体 D.这是人的错觉 2.下列物态变化中,都吸收热量的是( ) A.熔化、凝华和凝固 B.液化、升华和汽化 C.汽化、熔化和升华 D.凝华、液化和熔化 3.将一块0℃的冰放入一桶0℃的水中,置于0℃的房间内( ) A.冰块的质量将减少 B.冰块的质量将保持不变 C.冰块的质量将增加 D.上述情况都不可能发生 4.在北方高寒地区,要是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气温,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A.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比酒精小 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熔点低 C.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 D.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低 5.以水为例,说说水由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的变化过程。 2 / 2物质由粒子构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 【学习过程】 1.成下列内容(时间:8分钟、分数:每空5分,共60分) (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常分子的_____和_____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 _____着,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都是_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