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6070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4-05-0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9次 大小:1592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 cover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都位于第三阶梯,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 30°N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大致43°N -48°N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 土地条件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农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商业贸易 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较落后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 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关键装置:传感器 主要环节: 目标物 →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 全球定位系统(GPS): 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