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69631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8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34813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时期,PPT,18张,变化,社会,战国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和方位,了解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 2.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知道改革使秦国强大起来。 3.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通过这一工程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和国家认同感。 新课导入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新课讲解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 (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形成: ①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②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新课讲解 2.兼并战争 (1)概况: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 (2)战争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战争性质:带有统一战争性质的兼并战争。 (4)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5)结果: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东边的是 ( ) A.秦国 B.齐国 C.魏国 D.楚国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战国七雄的方位口诀是“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因此战国七雄中位于最东边的是齐国,故选择B项。 二、商鞅变法 新课讲解 1.背景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新课讲解 4.内容 ·政治上: (1)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 (2)废除贵族的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 ·经济上: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军事,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解读: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而进行变法改革。 新课讲解 5.作用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各国变法的意义 ·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人家族名册)。”材料反映的是 ( ) A.奖励耕战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以农养战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即奖励耕战,故选择A项 新课讲解 三、造福千秋的的都江堰 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2.修建: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3.构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