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73987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4749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课,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教案
  • cover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教学理念】 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创新型的教育思维和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教学模式。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更加侧重于培养以历史知识内涵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包含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本课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个目标展开,以“核心素养”立意,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评价,真正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村镇与居住环境的第二课,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追溯城市化,了解近代以来以来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对城市化进行初步感受和理解。第二,感受城市化,对城市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剖析城市化对人类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第三,反思城市化,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策略。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阶段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课程,高中生经过对必修课程的学生对城市化已经有所了解,史料研读、时空定位能力有所提升,具有较强的史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高中生正处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高速发展,能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尚浅,对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的把握还有待加强。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历程、原因、影响,存在问题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分析城市化推进的过程及原因,理解城市化的推进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 2.结合新闻热点,掌握城市化发展态势。(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课堂讨论,培养辩证、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形成对城市全面的认识。(唯物史观) 3.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现状,正确理解城市化的利弊,理性分析城市化所面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的改善及问题 教学难点:城市化演变的历程、原因以及利弊 六、【教学设计思路】 1、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提高其自主学习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价值。 2、以“身边的城市化”为主题,让学生结合实际全方位分析城市化带来的影响,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同时在讨论探究中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多媒体教学法,引入大量最新时政新闻(习近平对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帮助学生树立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时代不断更新,社会不断前进,我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社会生活角度描述一下你的生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描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短片《世界各大城市今昔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引导学生融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标展示 课标: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核心素养:1.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城市化的含义、历程、原因、影响,存在问题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分析城市化推进的过程及原因,理解城市化的推进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引发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 2.结合新闻热点,掌握城市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