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75386

8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24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8列夫,托尔斯泰,教案,格式,反思
  • cover
8* 列夫· 托尔斯泰 课题 列夫· 托尔斯泰 课时安排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 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 理解作者的评价。 2. 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 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 感受课文典雅优美、 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1. 找出文中肖像描写的语句,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 为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3. 揣摩精彩语句, 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人物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 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2. 学习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 难点 1. 品析语言, 学习运用神奇的夸张和恰到好处的比喻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2. 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点拨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同学们, 俄国文坛有一位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列夫· 托尔斯泰。 他的品因为真实深刻地再现了沙皇俄国的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 他长相平平, 却有一双异常锐利, 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 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 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简要介绍托 尔斯泰的作 品及成就,激 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 1.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茨威格的资料。 2. 老师用 PPT 展示茨威格的简介。 (学生齐读) 茨威格(1881—1942) , 奥地利作家, 被称为“打开弗洛伊德危险闸门的心灵猎手” 。 他擅长写小说、 人物传记,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骄傲、 虚荣、 妒忌、 仇恨等情感) 著称。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 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 代表作品有传记《 三作家》《 罗曼· 罗兰》, 小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心灵的焦灼》, 等等。 简 要 了 解 茨 威 格 的 生 平 及 其 作品。 背景探寻 本文节选自《 托尔斯泰》(《 三作家》, 安徽文艺-出卷网-2000 年版) 。 王雪飞译。有改动。 题目是编者加的。 1928 年茨威格访问俄国, 正值列夫· 托尔斯泰100 周 年诞辰。 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后写成本文, 表达了对托尔斯泰无限的敬仰之情。 介 绍 写 作 背 景,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课文内容。 字词归纳 PPT 展示, 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 胡髭(zī) 长髯(rán) 蒙昧(mèi) 粗糙(cāo) 正襟危坐(jīn)胆怯(qiè) 粗劣(liè) 禁锢(gù) 尴尬(gān gà) 黝黑(yǒu)鬈发(quán) 侏儒(zhū) 黯然失色(àn) 滞留(zhì) 藏污纳垢(gòu) ①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 也用来形容议论、 见解深刻。 ②黯然失色: 指相比之下, 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 光彩。 ③麻木不仁: 肢体麻痹, 没有感觉, 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④神秘莫测: 形容使人难以捉摸或揣测。 ⑤名门望族: 指有名望的、 地位显贵的家族。 ⑥粗制滥造: 制作粗劣, 不讲究质量。 也指工作不负责任, 草率从事。 ⑦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⑧郁郁寡欢: 苦闷而缺少欢趣。 ⑨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⑩正襟危坐: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引 导 学 生 认 识、 理 解 课 文 中 的 生字、生词。 整体感知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认真听读, 体会作者的感情, 感受文章的风格。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如下问题(PPT 展示) : (1) 本文是一篇写列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