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75391

19苏州园林教案(表格式,含反思)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564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州园林,教案,格式,反思
  • cover
19 苏州园林 课题 苏州园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厘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 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严谨。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整体梳理课文,逐段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厘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说明方法, 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其特点。 3. 结合具体语句, 进一步把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厘清课文思路, 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并理解其作用。 难点 揣摩语句, 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启发式教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1 课时 教学步骤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能和天堂相媲美,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古典园林。 很多摄影师为了让读者朋友们全面了解到园林的基本艺术特点, 拍摄了大量非常经典的苏州园林图片汇编成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 为这部影集作了一篇序———《 苏州园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 苏州园林) 以园林艺术 家的话引出 文 题, 激 发 学生的学习 兴趣。 基础梳理 作者介绍 1. 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2. 老师用 PPT 展示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1894—1988) , 名绍钧, 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中国作家、 教育家、 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1921 年参与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8 年创作长篇小说《 倪焕之》。 后主 编《 小说月报》和《 中学生》杂志。 1949 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会委员。 叶圣陶的作品构思缜密, 结构严谨, 风格朴实, 语言精练。 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倪焕之》, 短篇小说《 多收了三五斗》, 童话集《 稻草人》《 古代英雄的石像》, 等等。 简 要 了 解 叶 圣 陶 及 其作品。 背景探寻 本文选自 《 百 科 知 识》1979 年 第 4 期。 略 有 删 节。 原 题 为 《 拙 政 诸 园 寄 深眷———谈苏州园林》。 1979 年初, 香港一家-出卷网-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 便邀请叶圣陶写一篇序文, 叶圣陶欣然允诺。 后因故摄影集未出版, 序文被《 百科知识》所用, 题为《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这篇序文正是叶圣陶对苏州园林深情眷恋的自然流露。 人民教育-出卷网-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 将题目改为《苏州园林》。 介 绍 写 作 背 景,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课文内容。 基础梳理 字词归纳 1. PPT 展示, 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帮助学生再次梳理字词。 竿(gān) 芭蕉(jiāo) 雕镂(lòu) 回廊(lánɡ) 阶砌(qì)轩榭(xiè) 池沼(zhǎo)着眼(zhuó) 嶙峋(lín xún) 丘壑(hè)依傍(bàng) 琢磨(zhuó mó) 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luán) ①鉴赏: 鉴定和欣赏(艺术品、 文物等) 。 ②轩榭: 轩, 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 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③池沼: 比较大的水坑。 ④玲珑: (东西) 精巧细致。 ⑤嶙峋: 枯瘦的样子。 ⑥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⑦蔓延: 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⑧琢磨: 雕刻和打磨(玉石) ; 加工使精美(指文章等) 。 ⑨斟酌: 考虑事情、 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⑩明艳: 鲜明艳丽; 明丽。 ?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 独创一格, 另外想出与众不同的主意、 办法。 ?俯仰生姿: 文中指高树好像低着头, 低树好像抬着头, 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