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0722

沪粤版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1 认识内能_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245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12.1,认识
  • cover
《认识内能》 教案 【设计思想】 本文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只是记住相关知识点,很难将其灵活运用。而且这样的课堂往往使学生觉得学习毫无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逐渐减弱,不利于学习本门学科。我在课前对教材进行充分研读,利用已有知识和宏观概念认识微观知识,本节知识点涉及到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再结合分析学情后发现,这些生活中设计到的大量实例都是学生身边常见的,学生对其非常熟悉,甚至是亲身经过的。为此,本文设计了一条以生活中学生的亲身经历的事件为主线贯穿整堂课,全文围绕这条主线以板块形式展开相关知识,做到以生活走进科学,再从科学走向生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能自觉守纪,聪明活泼,热爱学习,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学生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学困生面比较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过程中注重各种方式激发兴趣。 ?【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来源问题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与机械能的类比,建立内能的概念,再结合分子动理论说明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最后通过学生活动展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思路比较顺畅,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内能.整体探究究和分组探究究相结合,选取几个小组进行对照实验研究,以讨论与实验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模式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分子动理论的知识,通过与宏观世界中的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被举高的物体具有势能比较,推论微观世界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相互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和势能。让学生体验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一科学方法。接着教材结合实例用分子动理论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为学生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判断内能的改变打基础。怎样改变物体的内能?教材用两个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启发,让学生用身边的两个物体做实验,探究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物体 【案例描述】 一、什么是内能 教师:.媒体展示汽车,火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1、都需燃料燃烧。2、燃烧产生内能最后产生动力,带动其他机器工作,由此引出课题 学生:复习  (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动能和势能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评析:媒体展示,从生活入手,利用已有知识学习,动态媒体展示,类比学习 学生:看媒体思考 教师: 媒体展示展示, 学生:(1)观察运动的篮球具有动能,让学生联想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同样展示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自由下落的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让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 (2)举例让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评析: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教师:举例 ①未装满开水的暖水瓶有时能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学生: 讨论:暖瓶没有运动,所以不是机械能,外界没有提供能量,是暖瓶内热水提供的能量,使瓶内空气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具有的能量增加,对瓶盖做功,把瓶盖弹起来。由此看来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 教师: ②冬天,装在瓶子里的水结冰时会把瓶子胀破.胀破瓶子的能量来自哪里? 学生:讨论:瓶子里的水没有做机械运动,也没有外界提供能量,是水结冰体积增大对瓶子做功,把瓶子胀破。由此看来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