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1148

第6课《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73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6课,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课后
  • cover
《第 6 课 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 ( 时间: 45 分钟 总分: 27 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 (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 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 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 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 不得 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 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 动作是舞蹈性的, ( )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 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 装腔作势”之感: 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 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 为此, 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 说白、咏歌、舞蹈 ( 身段) 、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 使平素过着单调枯 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 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 又勤 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 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 固为程式的东西, 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 造成了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 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 从常见用例看, 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 根据语境“喧嚣”, 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 都有猜想的意思。 “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 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第 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 样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 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 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 用“勾魂摄魄”更恰当。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 本身的这一特点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答案 C 解析 根据后文“矫情镇物, 装腔作势”可知, 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 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 变异生活”, 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 A、B 两项, D项为病句。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答 案 B 解析 本句的病因有两处, 一处是“之所以 的原因, 是因为 ”句式 杂糅;一处是“既精于提炼, 又勤于观察”语序不当, 应先“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