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1654

13 《诗词三首》(3课时课件:61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592831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素材,检测,同步,导学案,教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行路难》(其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提高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2.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掌握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王国,它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就象满天星斗一般,在璀璨的群星中,我摘取了一颗,请大家读对联,猜一猜,他是谁? 出示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学生:李白。 教师:(出示李白画像)没错,他就是李白。大家对大诗人李白又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了解再次走进诗仙李白,一起来学习他的《行路难》。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42岁的诗人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供奉翰林。诗人以为可以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将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首诗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是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 二、读中感悟 (一)吟读———读出节奏 1.播放诗朗诵。(要求学生注意读准个别生字,如:樽、斗、羞、箸、塞、太行、岐、沧等字并以课件的形式显示标注拼音。)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读顺、读熟) (二)诵读———读出情感 1.分小组朗读并展示。 2.大家推荐学生朗读。 (三)品读———读出意境 古诗赏析方法:1.品味语———炼字” 2.品味语———用典传情达意 3.品味语———修辞、句式的变化 4.品味语———感受警句、体味意境 在这最后两句诗中,我们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三、领悟诗情 简要概括作者的情感脉络,从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李白? 明确:苦闷茫然→向往希望→歧路迷茫→乐观自信 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四、写作特色 1.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①“金樽清洒”、“玉盘珍羞”———欢乐 ②“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雪满山” ———内心苦闷抑郁。 ③“垂溪碧钓”、“乘舟梦日”———向往、希望 ④“行路难……”———阴沉、低落,再度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⑤“长风破浪”、“济沧海”———重拾信心,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表现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 2.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1.细节描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2.象征、比兴手法———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3.用典———暗示古人能有的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表达了自己对重回朝廷抱有希望,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五、总结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写作拓展 用本节课学习到的“古诗鉴赏方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情感。 附: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难 充满 长风破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