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3948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225158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33张,课件,巩固,国家,4课
  • cover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堂导入 汉阳陵陶俑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部表情相比,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微笑。这也许是“文景之治”时期太平盛世的“幸福”,被深深刻画到陶俑的面孔上。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西汉的建立 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2.汉初经济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牛车 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 为此,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经济得到明显恢复。 (1)休养生息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文景之治首先表现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上。文帝多次颁布诏令,劝课农桑,鼓励发展生产。把田租由高祖时的什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第二年又全免田租。直到景帝时才恢复了三十税一。文帝还把算赋(人头税)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20钱减为40钱,把原来丁壮每年服徭役一月改为三年服徭役一月。 文景之治的另一方面是政治比较清明。文帝鼓励大臣进谏议政。廷尉张释之多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不以为忤,反而能够始终委以重任。文帝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株连家族的“相坐法”,还废除了摧残肢体的肉刑制度。用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2)文景之治 2.汉初经济 汉文帝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3.汉初政治 刘邦在统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诸王在自已国内拥有较重权力,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大者地路数郡,其总地盘超出汉廷直辖郡县。 文帝在位时,诸候难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发生了数次王国叛乱事件。 (1)郡国并行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2)七国之乱 前154年,吴、楚、赵、胶东、胶西、淄川、济南七国叛乱 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此时西汉国势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七国的分裂活动不得心。汉朝以太尉周亚夫率军平叛,不足三月,七国之乱即被镇压。景帝趁此机会,将王国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朝廷,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削弱。 3.汉初政治 二、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的对内政策 (1)政治: ①推恩令 成功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二、西汉的强盛 (1)政治: ②削弱丞相权力 武帝还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或“内朝”的小团体,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相对称为“外朝”。皇帝通过中朝更方便地实施统治,中朝则恃皇帝之宠凌驾外朝,君主的权力因而也明显地加强了。 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1.汉武帝的对内政策 二、西汉的强盛 (1)政治: ③察举制 察举制始于汉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