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5008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41452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综合,探究,清明上河图,北宋,都市生活,课件
    (课件网)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在长5.28米,宽0.24米的画卷里,绘制了: 士农工商各式人物810余人,栩栩如生的各类动物不计其数; 民居、茅屋、店铺、殿堂、城楼200余间; 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 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 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当时的北宋京都东京城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 东阳横店影视城以此为蓝本,取其神韵,结合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民俗、民风及宋时的古建特色,建造了一个影视拍摄景区,再现了千年前北宋东京汴河漕运的繁华景象及市井生活、民俗风情,占地面积600余亩 。 从《清明上河图》 看北宋都市生活 《清明上河图》作者简介 张择端   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1101—1124)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北宋中后期,画长525厘米,高25.2厘米,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清明上河”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我们了解北宋都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全图分市郊村野、汴河船运、都市街景三个场景。 按照画面叙事进展将全图分为市郊、汴河、街景三个主要部分,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的商业、交通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 场景一 市郊村野 场景二 汴河船运 场景三 都市街景 反映了东京燃料匮乏,需要从京西等地运炭的史实。 场景一:市郊村野 东京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场景一:市郊村野 “轿顶的柳条”说明了当时是清明时节,这是古代清明节的插柳的习俗。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 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 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 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 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 轿顶的柳条 流经东京的汴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汴河即隋朝大运河的通济渠。东京所需粮食、百货、军需物资大多依靠汴河水运而来,因此汴河是东京的母亲河。 场景二:汴河船运 《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 1.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 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 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不利于行船。 “虹桥”飞架汴河两岸, 桥下船运繁忙,桥上行人如织,桥头店铺林立。 思考: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 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 大街上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小商小贩沿街叫卖。 街道两旁,店铺相接,屋宇重叠。 场景三:都市街景 北宋东京都市布局 唐朝长安都市布局 坊市分离,市定时关闭 坊市结合,店铺布全城 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西市 东市 ①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 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 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