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5738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9270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6课,动荡,春秋,时期,课件,20张
  • cover
(课件网) 复习背诵 1.青铜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2.青铜器功能的变化 3.青铜器的特点 4.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5.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6.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7.甲骨文和汉字的关系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西 周 灭 亡 新 温 知 故 春 秋 战 国 东 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开启新时代 注释: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壹 春 秋 时 期 的 经 济 发展 观察图片说明了什么?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耒耜(骨耜) 青铜铲 铁锸 一、农业 原始社会 春秋时期 铁制农具出现 劳动工具改进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牛耕出现 耕作技术改进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 作用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春秋时期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方面会有何变化?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 私田出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矛盾 分封制的瓦解 贰 王 室 衰 微 今昔对比 西周—分封制 东周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 向周王进献贡物 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没地 没臣 没权 没钱 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 权力被诸侯取代 难点解析 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导致了周王室衰微。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 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叁 诸侯争霸 海 海 江 水 淮 水 渭 水 洛邑 周 河 水 汉 水 春秋形势图 齐桓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晋文公 宋襄公 周王城 封国都邑 卫 燕 鲁 齐 宋 吴 越 楚 秦 晋 春秋五霸另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诸侯争霸 为什么会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为了夺取土地、人民和财产, 争当天下霸主,诸侯领袖。 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周王室衰微 何为“尊王攘夷”? 借尊奉周王之名号令诸侯,抵御狄戎(少数民族),争夺诸侯霸主。 人物小传 齐桓公 前685-前643年在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襄公幼子。姜姓,吕氏, 名“小白”。 拜相 法家代表人物 葵丘会盟 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建议,拜管仲为相,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 难点解析 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优势 地处山东,盛产鱼盐。 政治优势 经济优势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 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 读图学史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观察两张地图,你有何发现? 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材料一:春秋战国混战期间,人民长期处于分裂和动乱,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同时战争对生产的破坏也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