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643

语文:第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0次 大小:12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北京,改版
  • cover
第26课《扁鹊见蔡桓公》学案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立有间( ) 腠理( ) 寡人( ) 桓侯( )( ) 骨髓( ) 遂死( ) 火齐( ) 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立有间 间: 不治将益深 益: 桓侯不应 应: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 使人索扁鹊 索: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③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4、文学常识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作者是___国时代的思想家_____,他是先秦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5、《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叙了名医扁鹊前后几次见蔡桓公的情况? 〖点击思维〗 1、注意“间”此处不读一声;“齐”是通假字,此处不要读成了“qí”。 2、“是以”含义较特殊,此处是“因此”的意思,需重点识记。 3、第一句注意“疾”“ 腠理”“ 恐”的意思;第二句注意“还走”的翻译形式;第三句“索”要翻译准确。 4、你知道吗?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我们熟悉他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 5、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 蔡桓公 哲理 病 立有间 疾在腠里 寡人无疾 不 情 时 居十日 病在肌肤 不应、不悦 可 发 间 居十日 病在肠胃 不应、不悦 讳 展 为 居十日 病在骨髓 故使人问之 疾 为 序 居五日 逃 秦 遂 死 忌 线 医 〖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极简练而又善于传情达意。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轻病叫“疾”,重病叫“病”。所以第一次见面时,说“君有疾在腠理”,而不说“君有病在腠理”;而第二、三次见面时,就把“疾”换作“病”,因为病已经加重了。为表现扁鹊谦逊,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不治将恐深”,传达出委婉的口气。而第二、三次就把“恐”字换为“益”,说“不治将益深”,表现扁鹊对蔡桓公疾病恶化的肯定程度。第二次见面时扁鹊劝桓侯治病,作者写桓侯的态度是“又不悦”,一个“又”字既写出他这次的心理状态,又写出第一次见面时的心理状态,很不高兴的情绪有增无减。后来,他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索”字表现他急迫的心情和蛮横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病还可以医治呢。 〖把握重点〗 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对比刻画人物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对比,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扁鹊一见蔡桓公,“立有间”、“君有疾在腠理”写扁鹊细心观察,准确诊断出蔡桓公的病情,并用和缓的语气规劝。而桓侯一句“寡人无疾”,态度固执、自信,对医生的规劝极其反感。二见、三见蔡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侯病情加重,在规劝中含有警告语气。而桓侯“不应”,“又不悦”,对医生的态度冷冰冰,讳疾忌医的神态跃然纸上。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对扁鹊“还走”不解。最后,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无济于事了。这是讳疾忌医的结果。扁鹊的高明医术、耐心规劝和桓公的愚昧固执、不可救药,形成鲜明对比,使故事寓意更明确。 〖攻克难点〗 准确顺畅的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是本课的难点,请看下面的参考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