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9287

8《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77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同步,练习,答案
    8 时间的脚印 【教材分析】 《时间的脚印》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科普作品,主要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根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对为什么岩石能记录时间、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教学目标】 1.运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提取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分析说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严谨而生动的写法。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踪迹(zōnɡ)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 粗糙(cāo) 帷幕(wéi)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2.思悟发现 (1)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岩石是如何从毁灭走向新生的? 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2)完成下列填空题,说说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 从(“死”的石头上)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石头的颜色不同)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化石)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学习新课之前,我来给大家猜一个谜语。谜面是:看不见,摸不着;抢不来,赶不走;亦最长,亦最短;亦永恒,亦短暂;无根、无形、无情、无价。 明确谜底:时间。 对时间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把时间比作一去不复返的流水;“光阴 似箭,日月如梭”,在这里人们把时间比作为飞速的“箭”和“梭”…… 其实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关键信息。 (二)贴小标题:这些小标题可以归纳一些段落的内容,请将它们写到相应段落的开头。 “时间漫谈”“石头的毁灭与新生”“石头上的故事”“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明确:(1~5)、(6~21)、(22~29)、(30~31) (三)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分析它们承启了哪些内容? 学生发言,交流并明确。 第5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总领下文———岩石被自然界中各种因素改变) 第7自然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启下———岩石毁灭的过程) 第18自然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承上———总结上文岩石新生的历史) 第22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承上启下———承上总结了岩石记录时间方式之一:毁灭与新生;启下谈岩石记载历史痕迹) 第24自然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总结“砾石”能够记载地壳的活动) 第27自然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启下———列举事例说明化石记录地质时期) (四)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自然段):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 第一层(5~21自然段):岩石的厚度和生成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