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90595

1.1 声音是什么 专题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7162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声音,是什么,专题,训练,答案
  • cover
第一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是什么 【要点透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 、固体都能够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典例精析】 例1.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1所示的现象,这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发生的。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精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这个知识点理解。 泡沫的跳动说明了扬声器的振动膜在振动,同时我们听到了 声音,进一步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音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 答案:振动 空气 例2.我校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 精析:本题主要体现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人们往往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是双翅,在这儿聂利通过动手实验和推理发现蜜蜂并不是利用双翅来发声的。她这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答案:双翅 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 例3.一位同学在一个悬崖下,对着远处的悬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已知当时的声速为340m/s,求悬崖距该同学有多远?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回声测距”,所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回声”的概念,它表示声音的传播是往返两段距离。要求同学们注意审题“2s后听到回声”这几个字,特别是“回声”二字。 答案:设该同学距悬崖S m,声音往返的距离为2Sm 即2s=vt=340m/s×2s=680m 所以该同学距悬崖 s=680m÷2=340m 【双基训练】 1.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正确的说法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振动停止,我们就听不到该声源发出的声音了 2.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关于声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源只能是固体 B.声源只能是液体 C.声源只能是固体和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成为声源 3.如图2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4.如图3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5.如图4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将正在发声的手机、电铃或接通电源的音乐芯片悬挂在广口瓶内,如图5所示,当把瓶内的空气抽出时,声音会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原因是( ) A.声源发声太强 B.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C.声源离广口瓶太近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7.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8. 如图6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