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027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的乘法口诀 西师大版(3份)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737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乘法
    附件2 教学设计模板 学校名称 课例名称 《3的乘法口诀》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低段 数学 教材版本 西南师大版 章节 第一章 第三小节 年级 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编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熟记3的口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悟编口诀方法之间的联系及3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探索发现的能力,促进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与掌握。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 (2). 激发学生学习3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学生自己尝试自主探究并得出3的乘法口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乘法,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跳绳的情境,3个小朋友为一组,共9组,而我这节课时创设了用小棒拼三角形,三根小棒拼一个三角形,共拼9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由于学生已有了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历,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拼三角形,用自己的方法得出数小棒总根数,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乘法算式编口诀,让学生充分经历编口诀的过程。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又充满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学生对“3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熟练程度有差异,而且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面对新知识的挑战,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作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口诀的同时,思维也得到发展。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组织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通过不同的形式的练习,达到熟练口诀的目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口诀。   在教学中,我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静心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把问题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我想采用以下七个环节:(一)复习引入(二)探究新知(三)巩固新知(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下面,我具体说说每个环节的安排及我的设计意图。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谈话引入“在数学王国里我们乘着列车参观了哪些景点?我们一起回忆吧! ”再完成两个练习题“对口令”“比一比,谁是神算子” (课件展示),都是复习1,2的乘法口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口诀活动的兴趣,我设计了拼三角形的情境,以生动有趣的对话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会用3个3个地加,可能会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也可能通过数小棒得出总根数。如果学生用加法计算,就用了前面学的乘法意义,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乘法算式上来:如果学生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求学生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最后问学生:你是怎么算出结果来的?让学生领会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直接用乘法计算就能算得又对又快,于是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3的乘法口诀。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归纳出乘法算式,从而产生了学习乘法口诀的需要,提高了学生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