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12241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39157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5课,青铜器,甲骨文,课件,5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鼎———盛行于商周时期,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 鼎”。又载“禹铸九鼎,像九州”。) 新课导入 港澳同胞向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铸赠的澳门宝鼎 西藏民族团结宝鼎 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 香港同胞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铸赠的香港宝鼎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三星堆“鸟形”青铜器 人头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 2.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阅读课本内容,思考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金炤物,金有两义,先入后设。” ———郑玄注《礼记·礼器》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 食器发展为礼器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作“青铜文明”。 青铜 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鼎”是古代贵族烹饪祭祀用的器具,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西周时,以所用鼎的大小及多少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公羊传》何休注云:“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 天子的象征 这体现了西周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钟鸣鼎食 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 出现时间 用 途 功 能 特 点 工 艺 代 表 距今5000-4000年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 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出现: 发展: 繁荣: 丰富: 原始社会后期 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文化灿烂时期) 西周(种类更加丰富) 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种类多、用途广、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融实用与艺术于一体 2.工 艺 工 艺 精 美 3.种 类 种 类 繁 多 4.制作特色 造 型 独 特 规模大分工细 1.生产过程 1.33米 1.10米 6厘米 总重量达832.84公斤 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而铸造,因鼎内壁铸有铭文“司母戊” 而得名。鼎高1.33米,长1.10米,总重量达832.84公斤,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特点一:规模大 我国现存商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 52.4厘米 58.3厘米 总重量达34.5公斤 四羊方尊,商晚期偏早器。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特点二:工艺精美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青铜酒器 青铜食器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兵 器 青铜水器 青铜 乐器 青铜 农具 特点三:品种多 用途广 三星堆文化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青铜面具 特点四:分布地域广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泥范铸造法” 模的外面的花纹去掉就成为内范 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商代10万余片,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