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12348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25134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1张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长征的开始 (1).原因: (3).时间: 1934年10月 (4).开始地点: 中央革命根据地 (江西瑞金) (2). 目的: 进行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1935年) 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 意义: 1935年1月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幼稚 成熟 毛泽东 周恩来 张闻天 王稼祥 朱德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突破湘江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雪 山 忠 魂 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二、 过雪山草地 1.后期路线: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水 河 赤 遵义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意义是什么? 巧渡金沙江的意义是什么?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巧 渡 金 沙 江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爬雪山 过草地 后期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过草地 8.6万人 ? 0.6万人 长征起止时间:1934-1936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后期路线: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2.两次会师 (1)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在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标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长征胜利结束 过草地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长征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给我们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呢? 红军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 精神财富——— 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原因 过程 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时间:1935年1月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意义:转折点、成熟的标志 胜利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