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17748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共60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548321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课件网)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新课导入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你知道鲜卑族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你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方又发生了什么吗?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 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目标导学一: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疆域辽阔。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淝水之战 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政权在苻坚领导下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背景: 北方 (前秦) 南方 东晋 苻坚(氐族) 晋孝武帝司马曜 淝水之战 八公山 建康 长安 西安 洛阳 彭城 徐州 剧县 寿光东南 寿县 南京 洛阳东 河 黄 江 长 淮 水 渤 海 海 东 海 南 前 秦 (351 - 394年) 东 晋 (317 - 420年) 夷 洲 前秦军进攻路线 东晋军进攻路线 东晋前秦形势 寿阳 前秦军80多万 东晋军8万 383年 经过: 水 淮 沘 水 芍 陂 水 淝 洛 涧 水 颖 颖口 洛口 寿阳 寿县 硖石 凤台西南 八公山 前秦军进攻路线 前秦军溃逃路线 东晋军进攻路线 布防线 前 秦 东 晋 淝 水 之 战 383年 时间 作战双方 兵力对比 结果 影响 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 前秦─东晋 80万VS8万 以少胜多 ———淝水之战 自主归纳 影响: 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想一想 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这是为什么呢? 前秦: 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 ①战略得当。 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以少胜多 目标导学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问题思考: 北魏是何时建立的? 又是何时统一北方的?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 背景: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原因: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五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时间 都城 民族 4世纪后期 平城 鲜卑族 2、孝文帝改革背景: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想一想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原因: ①社会大环境: ②个人因素: 孝文帝吸取前秦皇帝苻坚一味使用武力而最终失败的教训; 汉族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各方面都比游牧文化更为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客观上讲是顺应时势。 早年受到汉文化的熏陶。 洛阳 平城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 迁都 4、内容: (1)迁都洛阳 孝帝 迁都洛阳 原因 影响 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 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 (2)迁都后的进一步改革: 改用汉语 改穿汉服 改姓汉姓 与汉人贵族联姻 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