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19207

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课时课件(共58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8次 大小:1642753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答案,练习,同步,教学设计,58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2.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体会反语的强烈讽刺效果。 3.学习课文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4.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铭记祖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为祖国的壮大、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教学重点】 1.了解写作背景,感受雨果站在正义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谴责英法联军无耻行径的宝贵品质。 2.掌握本文语言特色,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体会反语的强烈讽刺效果。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运用对比、反语等手法表达强烈感情的方法。 2.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在汉奸(龚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来感受一下伟大作家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 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之久,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哲理论著,给法国文坛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2、写作背景 1856年~1860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一万多名英法官兵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人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再度进入圆明园,到处点火。园内300多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这座巨大宫苑烈焰腾起三天,余烟月余不息。真可谓“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而作为强盗之一的巴特勒上尉,却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的“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于1861年11月25日写了这封回信,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同时对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寄予了深切同情。 3、文体知识 书信: (1).概念: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 (2).格式: ①称呼:顶格。 ②问候语: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 ③正文。在问候语下面一行,两格起笔。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若干段来定。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