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25412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共56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82753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56张
  • cover
(课件网) 名言欣赏: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龚自珍 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 3.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长征的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直接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 (根本原因 )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 左右江 鄂豫皖 海陆丰 湘鄂赣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星星之火 已成燎原之势 004 中央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朱德 (第四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博古、李德 (第五次) 冒险进攻 分散兵力 保守防御 瑞金 李德(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御敌于国门之外”。 李德 五次反围剿情况对比 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问题解析: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2.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 长征初期,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只剩下三万多人。“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而敌人已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这时毛泽东同志,提议进军贵州,得到大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中 央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乌 江 湘 金 沙 赤 水 渡 河 江 江 河 大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强渡乌江 陕甘宁 第一道封锁线(“钢铁封锁线”):江西安远和信丰间粤军陈济棠设的。(陈济棠与红军已达成协议,让出一条20公里宽的通道。21至25日红军顺利突破了第一道封锁线。) 第二道封锁线:湖南的桂东、汝城至广东的仁化、城口一线。11月8日,红军全部通过第二道封锁线。 第三道封锁线:湘粤边界粤汉铁路的良田至宜章之间。11月15日红军通过第三道封锁线。减员2.4万人。 第四道封锁线:40万人在湘江两岸设下埋伏。11月29日至12月1日湘江血战。红军剩下3万多人了。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红军强渡乌江(油画) 乌江 中 央 突破湘江 于都 瑞金 遵义 松潘草地 乌 江 湘 金 沙 赤 水 渡 河 江 江 河 大 夹金山 吴起镇 会宁 冲破四道 封锁线 强渡乌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陕甘宁 红军渡过湘江以后,在毛泽东等力主下,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渡过乌江,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3.遵义会议。 (1)会议举行时间: 1935年1月 (2)会议主要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