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27456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视频)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37286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4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课件,25张
    (课件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整体感知 学习要点 一场改革赢人心 三大战役决胜负 渡江战役安天下 挺进中原转格局 01 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1927年在北伐胜利进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的时候。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会议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因此从1927—1937年的国共十年内战,又称之为土地革命战争。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典型体现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形成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并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到1931年基本确立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路线。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采取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打土豪、分田地,确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为了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团结地主阶级抗战。中共对土地政策进行了调整,“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抗日根据地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二)抗日战争期间的土地政策 停止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三)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三)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指导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颁布时间:1947年 大纲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一、建国前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 (三)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一:对于土地改革的意义,刘少奇曾深情的指出:“我们这里农民翻了身,我们脚跟站得更稳了。这样,就将使我们与蒋介石在力量对比上发生根本的变化,我们有一万万五千人,群众自动参战,人力、财力、物力是无穷的。” 材料二:1946年至1948年,华北、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此外,山东解放区有580万农民,随解放军出征,承担抬担架、运粮草、送弹药、救伤员等任务。解放区还组织民兵直接参战11万次,歼敌20多万人。 Q:依据材料,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 02 战略反攻的开始 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一)1946—1917国共力量对比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Q:依据材料,指出国共力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国民党军队人数减少 解放区土地改革,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Q:敌我力量的变化对战争形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二)刘邓大军千里挺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