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 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而治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什么是“无为而治”? 概念阐释 一、从“无为”到“有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探究活动一:上述材料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现实?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策略? 1.汉初的“无为”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汉高祖刘邦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苍有马,仟佰之间成群,乘牸牝(泛指雌性的牲畜)者摈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 探究活动二:依据材料,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元光六年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元朔元年秋,匈奴入辽西,杀太守、入渔阳、雁门、败都尉,杀略三千余人。 ———班固《汉书?武帝纪》 危机: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探究活动三:上述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2.“无为”变“有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西汉社会,潜伏危机 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汉初的“无为”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无为”变“有为”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时期广川人,生活在文帝、景帝、武帝时代,大学问家,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他上《天人三策》受到重用,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晚年辞职回家从事修学著书,著有《春秋繁露》等。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生平 《春秋繁露》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董仲舒的新儒学都吸收了哪些学派的思想? 探究活动四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3.董仲舒新儒学内容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春秋繁露·顺命》 探究活动五: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什主张?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探究活动六:上述材料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样的思想主张? 天为君而覆露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