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57063

第11课《醉翁亭记》第二课时课件(共43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3次 大小:283092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答案,练习,同步,教学设计,43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4.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理清段落层次,能准确翻译全文。 2.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理清叙事写景的顺序,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记》,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 二、合作探究 1、朗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 【明确】环滁皆山也。 (2)开头对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引出本文描写的对象;②点明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③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的美,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3)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4)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镜头”从全景移向局部,由远及近。静的山与动的泉相映成趣,动静结合使画面真实可感。 不仅让读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过层层烘托,表现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胜。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作铺垫。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二段写了什么景?按什么顺序写的?抒发的是什么情? 【明确】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和出游之乐 朝暮景色———四季景色———(乐) 寄情山水的乐趣 (2)第二自然段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 描写 、抒情 (3)想一想: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描写。 (4)“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写朝往暮归对四时不同景色的游赏,照应前面的描写,并由景美写到人乐,点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人叙事作铺垫。 3、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第三段描写了哪几个场景?写了哪些人的乐? 【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 “太守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滁人游山之乐; 众宾宴饮之乐; 太守宴醉之乐。 (2)从滁人出游的场面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为什么先从滁人游写起??? 【明确】①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政绩斐然。 ②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为写后面的三幅图画作铺垫,引出了下文的太守醉。 (3)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