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76594

8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15张PPT)+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37452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1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从陈元方身上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 1、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把握人物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认识聪明机智的陈元方。 二、词语 期行:相约而行。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乃:才。 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三、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门外戏 古义:玩耍 今义:戏剧,杂技,嘲弄 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到某地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委任 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牵引 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四、翻译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五、课文分析 第一层(开头—去后乃至):交代故事的背景: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第二层(七岁—已去):故事的开端:父友问:尊君在不?元方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第三层(怒曰—无礼):故事的高潮:父友:怒—非人哉,元方:曰—无信无礼。表现出元方据理驳斥,个性率真。 第四层(友人惭—结尾):故事的结尾:客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 六、文章主旨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小小年纪的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 七、知识探究 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他的? 元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他的。 2、文中元方抓住了父亲友人的哪两点进行斥责? 无信、无礼,即没有信用和礼貌。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他父亲。友人在两个方面都站不住脚,无信又无礼,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表示歉意。 3、结合你的理解,谈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示例:(1)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能因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何况对于长辈,应该持尊重的态度,怎能如此不讲礼节? (2)不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元方的做法恰恰表现了他的聪颖机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七岁儿童元方也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