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777516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1543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三,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课件
  • cover
第三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刚跨入20世纪的中国,政治上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和欺凌;经济上被西方列强控制和掠夺。中华民族处在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苦难深处。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状态。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除了遭到帝国主义的掠夺和侵略外,西方社会的先进的工业文明和民主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不觉之中所接受,同传统社会相比,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1)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能够从哪些方面促进社会的变迁? (2)新型交通工具给人力车业带来哪些冲击?如何看待这些冲击? 人力车业生意萧条,逐渐被公共汽车替代; 先进文明必然取代落后文明。 出行更加便捷,增强联系 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运输量大、速度快,促进货物的运输…… 邮政 ①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在北京开办,标志着我国国家邮政正式开始。(大龙邮票) ②清末,台湾改驿为邮,创办近代邮政; ③民国时期,“中华邮政”取代“大清邮政”; 电报 ① 19世纪70年代,丹麦私自在上海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推广到各省 ③ 20世纪初,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 电话 ①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②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设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还有哪些日常用品称呼的来历类似于电话? 2、为什么近代以来的许多科技发明都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材料一: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 以上材料(结合阅读卡)反映了当时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04 修身 中国文学 外国语 法治理财 地理 算学 历史 讲经读经 理化 图画 博物 体育 1912 修身 国文 外国语 法治经济 地理 数学 历史 家事 女 理化 图画 博物 体育 园艺女 手工 乐歌 缝纫 女 两者对比看看初中生的学习内容有何不同?请说明原因? (1)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二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三反映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戊戌变法 思想启蒙 推翻封建帝制;推动国民思想解放 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课堂练兵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传入中国的新式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电车 ④飞机 ⑤自行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出行乘坐汽车 ②报纸上刊登德国投降的消息 ③留学生搭乘轮船回国 ④青年学生热议巴黎和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3.上海市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