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89156

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学案+作业(3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32941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古代,3份,作业,学案,课件
    课时分层作业(五)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B [“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表明是察举制,故B项正确。] 2.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C [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时期,由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同乡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成为常制,由此可得出宋代科举考试程序增加了殿试,这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世家大族特权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由于增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省试考试权威反而下降,故B项错误。] 3.关于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 B.这一制度随着中央集权制加强而形成 C.是官员考课依据的制度 D.有力地加强了地方治安 D [由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是关于上计制度的正确说法,不符合题意;中央集权的加强需要有对官员相应的考核制度,上计制度因此而产生,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上计制度与地方的治安状况没有直接关系,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4.《汉官·典职仪》记载:“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监察的六个内容)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材料中“刺史”的主要职权不包括(  ) A.考察吏治 B.奖惩官吏 C.监察民众 D.决断冤狱 C [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其监察的对象不包括民众,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5.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 B.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C.推荐和选拔各方面人才 D.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 A [刺史在初设时是为了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其特征是品级不高,但权力很大,代表中央行使监察职责,故选A项;负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的应该是地方的行政长官郡守或县令,排除B项;推荐地方人才属于选官制度,也是由地方行政长官推举,排除C项;削夺诸侯的地方权力是通过推恩令而实现的,排除D项。] 6.汉武帝时诸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人才,称为察举;另外还有征辟,所征之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这表明西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  ) A.公平性 B.民主性 C.家族性 D.强制性 A [“所征之人不拘一格”等信息意在强调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性,A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是君主专制,体现不出民主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家族性和强制性的信息,C、D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7.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据此(  ) A.三代至唐皆为封建贵族社会 B.平民社会推动民主思想发展 C.唐宋间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D.其判断依据为选官制度变化 D [秦朝以前官员贵族世袭,秦后发展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但权力依然把持在世家大族手中,形成门第社会。而自隋唐而始的科举制,给下层民众提供了政治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