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91735

第13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5张PPT)+教学设计+同步练习(含答案)+素材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22687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答案,练习,同步,教学设计,35张,PPT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默写这首词。 2.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3.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4.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教学重点】 1.培养诵读的习惯,背诵默写这首词。 2.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 “花好月圆人团聚”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的美好时刻。月亮的圆缺,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明月与诗词天生结缘,明月激发诗兴,诗词随明月而发。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咏月绝唱《水调歌头》。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有多方面的才能,工书画,诗、词、散文成就都很高,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 2、写作背景 本词作者写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面对一轮明月,欢饮达旦,心潮起伏,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3、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数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名,词牌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因而又称长短句。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4、读准字音 宫阙(què) 玉宇(yǔ ) 朱阁(gé) 绮户(qǐ) 无眠(mián) 婵娟(chánjuān) 二、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欣赏 2、读准节奏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有板有眼地读。(配乐范读)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 三、合作探究 1、方法指导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2、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读通诗意 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   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