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95497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课件(36张PPT)+同步练习

日期:2024-04-29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9750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3,孔子,老子,百家争鸣,课件,36张
    (课件网) 1.2.3 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 人教版 八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衢州孔庙 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 曲阜孔庙 孔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百家争鸣是指 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战国(公元前 475 ~公元前 221 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思想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以及阴阳家、名家、纵横家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孔子、老子 和 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庶人不议”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 1. 历史渊源 百家争鸣背景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 2. 文化背景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 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 3. 经济因素 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为思想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中国古代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爱”、“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老子 春秋晚期、战国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互相转化、“无为” 墨子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韩非子 战国时期 “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孙膑 庄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国籍:春秋鲁国 出生地:山东曲阜 职业: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成就:开创儒家学派 人物介绍 《论语》是由孔子弟子记录,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著作。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出生于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1)鲁国从政,名声大振 内:出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职治理鲁国 外:参加夹谷之会为鲁国赢得外交胜利 (2)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决意离开鲁国 晚年:周游列国,专心教育、整理古典文献 人物介绍 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1)“仁者爱人”,也就是关心爱护他人。 (2)“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思想主张之一:政治思想 “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 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矝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 孔子的“大同”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