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97716

人教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一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44张)+学案+课时练(3份打包)

日期:2024-06-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28240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法治,3份,课时,学案,44张
    课时分层作业(十)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建议用时:35分钟) 一、选择题 1.1954年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1954年宪法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权利不同 C [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出的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两大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总结,体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特点,故选C项。] 2.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有关中国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说法正确的是(  ) A.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C.1954年宪法是在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上制定并通过 D.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否定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A项正确,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B项错误;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D项错误。] 3.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历史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故选D项。] 4.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 A.人民民主原则   B.社会主义原则 C.国民平等原则 D.依法治国原则 D [材料反映了邓小平强调应坚持加强法制建设,抛弃“人治”,体现的是依法治国原则,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意不符,皆排除。] 5.《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宪法 D.1999年宪法 C [提取关键信息“新时期”可以判断1982年修宪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皆排除。] 6.新中国的一部法律序言中写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与外交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排除A项;1954年我国尚未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排除B项;由“统一战线组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知这部法律颁布于改革开放时期,故选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排除D项。]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最早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