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02639

四年级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2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 cover
第1课时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2.明白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4.注重获取数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难点】 1.做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2.学会基于实验数据做出科学推测。 【教学准备】   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 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让小车运动起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人)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圈,让学生安装小车。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2.看到什么现象能证明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关? 【板书设计】 让小车运动起来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需要施加一个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静止,需要施加一个阻力。 【教学反思】 《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包含两方面的知识点:一是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知道什么是重力;二是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本课我通过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小车导入,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缆车的运动原理,增强学生制作小缆车的欲望。接着安排的是设计并安装小缆车的活动。在调试小缆车的过程中,同时安排了挑战性的任务:研究挂几个垫圈刚好可以拉动小车?在研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速度关系的活动中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自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根据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验———交流得出结论,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说的教师绝不包办,教师只有“无言”或“少言”才能使学生在自主实验后的“多言”,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用自己的思维、想法指导行动。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课前教学的语气比较生硬,不够活泼,这样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另外在教学评价语方面可以更加丰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