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08081

2.5 运动与位置 课件(14张PPT)+习题课件(9张ppt)+教案+3个内嵌视频

日期:2024-05-1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445861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9张,内嵌,教案,ppt,习题
    5.运动与位置 【课标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描述、实验、测量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描述物体的运动。 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4.1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材分析】 《运动与位置》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时。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而且学生每天都在运动中,因此运动对学生来讲非常熟悉。本课带领学生学习从相对位置的角度去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打破了以往学生对于“物体是否在运动”的常规认知,更难以理解。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参照物”与“运动状态”的联系。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看图交流物体的运动,认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第二部分,辨别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依据。也就是选择参照物来进行判断,重点突破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描述具体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位置,知道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第四部分,拓展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世界都是运动的观点。 【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但都是基于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行描述。而对于运动状态的认识,学生大多也只是关注于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往往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静止的,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而这些问题,正是由于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 所以在本课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孩子精准选择参照物,然后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用参照物作为判断标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物体的运动状况,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和描述,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中。 科学探究: 1.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2.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科学态度: 1.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的静止时相对的,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滑板车、跳绳、毽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 谈话:下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跑到了操场上,你们去那儿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跳绳、踢毽子…… 提问:那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