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字机 ———小学三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打字机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三年级 相关 内容 核心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 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识读乐谱、演唱 音乐与相关文化中的音乐与社会生活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三册下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 2014 年 10 月 是否已实施 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围绕《打字机》中表现的打字员的工作时的状态来设计音乐实践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高效率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提高他们对探究音乐本体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关注,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理论依据 以北京市欣赏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路为理论依据:以“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内容为核心,有机结合它领域的相关内容。抓住作品节奏、速度的特点以及乐曲中出现的有趣的声音,结合学生原有储备设计教学内容、活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提示铃和换行的声音,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写下了这首为名《打字机》的管线乐曲。 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 A段主题旋律不断做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用顿音奏出,灵巧轻快。伴奏声部的打字机则随音乐奏出急促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在第四小节强拍上出现慢行预告铃声,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咔嚓”声。 B段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符,与A段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表现了打字员紧张忙碌的工作过后开始了悠闲、轻松的工作。旋律中出现了大量相同的节奏以及旋律。第一、三乐句的相同乐句,第二句与它们是相似乐句。除此之外,旋律中还涉及了级进上行与级进下行。易于学生演唱。 乐曲最后再现A段结束。 (二)学生情况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 学生喜欢聆听轻松幽默的乐曲。 过程与方法方面: 学生对视听感受法、听辨法、讲授法、启发法、已经比较熟悉了,对探究法、还需要教师的指导。 知识与技能方面: 1.我校三年级学生具备初步识读乐谱和识读简单节奏的能力,而本首作品的节奏涉及到十六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等,学生较难演唱的节奏。 2. 学生会观察乐谱,能找到相同乐句、相似乐句。 3. 学生对于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并不陌生,曾经学习过安德森创作的乐曲。 年 级 曲 目 演奏形式 一年级下 《跳圆舞曲的小猫》 管弦乐合奏 二年级上 《雪橇》 管弦乐合奏 二年级下 《调皮的小闹钟》 管弦乐合奏 4. 学生具备表现乐曲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视听感受法:通过欣赏乐队演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关注这件特殊的“乐器”,导入教学环节。 听辨法:听辨乐曲第一部分主题中提示铃出现的次数以及提示铃和回车声出现的位置。聆听乐曲第一部分主题出现的次数,加深学生对主题的感知。 讲授法:讲解打字机及其相关知识。 听唱法:学习乐曲第二部分旋律。 (四)技术准备 1. 在课前采用Mp3ABCup软件为歌曲剪辑 2.在课前制作了PPT教学课件 3. 在课前采用画图工具制作谱例 4. 在课前采用overture制作音频 5. 在课前采用Adobe Audition录制音频 6. 在课前采用会声会影截取视频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问题 对策 A段速度较快、节奏紧凑,不便于学生准确聆听。 教师提取主题旋律的主干音,降低听辨难度。 音乐要素中的内容容易混淆 教师用听辨、分析、讲解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作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的过程中,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激发,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与感受,陶冶音乐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法:体验乐曲的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