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17384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哲学与文化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件(36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97424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世界,36张,课件,发展,永恒
  • cover
(课件网)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课程导入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课程导入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秦风 无衣》是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时的军中战歌,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 课程导入 学生探究分析活动 西安从西周、秦朝开始直至西汉、隋、唐,成为十三朝古都,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是中国古代作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大约3.7亿年前,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原来沉积在海下的西安一带地层大幅度断裂、抬升,形成秦岭。秦岭北坡断陷形成关中盆地。河流、湖泊带来的泥沙沉积,土壤肥沃、河道众多,关中平原自古就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大约100万年前,蓝田猿人和剑齿虎、大熊猫一起生活在这里。 西 安 · 历 史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仰韶文化彩陶代表作之一 西周都城丰镐遗址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秦统一中国,开启封建王朝,兵马俑成为世界奇迹。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西汉击退匈奴,打通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丝绸远运至罗马。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隋朝版图 唐朝繁华的长安西市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明城墙 周恩来、叶剑英与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在红军驻西安联络处合影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解放军抢渡渭河 1949年5月21日,西安人民欢迎解放军进城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西 安 · 历 史 现代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3亿年来的地形地貌变化 蓝田猿人到现代人的发展变化 从农业社会发展为现在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 人类在科技认识方面的发展进步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发展的实质 西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资治通鉴 唐纪》马周 盖幽、厉尝笑桀、纣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派系倾轧,人事纠纷”是革命失败的首因 蒋介石《反省录》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秦统一中国 结束奴隶社会 开启封建王朝 中国就是在这样旧朝代结束新朝代产生、旧的社会形态消亡新的社会形态兴起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落后走向富强,走向复兴。 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王朝 国民党 政权覆灭 共产党 领导中国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二)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与旧事物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