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 人教版 九年级上 本资料为作者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在龙游西边有个特色小村———浦山村,浦山村是畲族聚居村,浦山原名大合,以雷、蓝、钟三姓为多,因村民喜以茅草搭铺而居,当地人称之为铺山。1949年后,村里兴修水利,浦山大部分土地旱涝保收,过去贫瘠的土地,如今水渠纵横,果树飘香,粮食连年丰收,从此告别了缺水的历史,铺山改名为“浦山”。 课堂导入 综合探究一 从“驱除鞑虏” 到 “五族共和” 我国是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56个民族: 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一、感受“多元一体” 1.感受民族变迁 春秋前:已出现中华夏、南蛮、东夷、西戎、北狄。 战国时:经兼并、争战,诸族融合,华夏成稳定的族体。 秦汉时:秦统一中国,以华夏为核心,形成统一民族。汉始,“汉”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 汉族 e7d195523061f1c03666317325b3a25331a3ff6575ad3de35D20CE66331BF391ABBBA49479D671FC33A993E8B561D9C243CED51B425F3A925E375E702C5724D403CD75A21B6DB2D04DA790B885734541EFFD57CDD81682DAC59D49F57FDC83A7FEB49E94BE5D141507BEE1C23553FB48FF671A583D637A99D51933681DFDA9CBED7904F13A3978DFFC8CBC8449914B5C 华夏族 先秦时期,华夏族是中原的地域、国家和族群的指称。 汉族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中华”一词出现。 中华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交流会聚,不断融合,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民族。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受匈奴奴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孝文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汉化运动。 孝文帝在迁都后的第二年六月正式下诏禁北语。三十岁以上者尚不强求;三十岁以下者,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 禁胡服。服装一依汉制。 改姓氏。如拓跋氏改姓元氏,独孤氏改姓刘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丘穆陵氏改姓穆氏等。 坐大概是现代人最为耗时的动作了。千百年来,为了更好地坐,人们可没少花心思。两千年前,对于我们祖先来说,坐可是一件相当费力的事情,跪与坐基本动作相同,双腿跪地,大腿、屁股与上身保持一条直线称为跪 西汉初年,人们的坐具仍是席,席地而坐至南北朝时仍有延续。但危坐的确不舒服,随着胡服的引进和完善,裤子的流行终于让人们摆脱了垂足坐可能出现的尴尬情景。到了唐代,坐席已经不多见,危坐甚至成为酷吏们审案的一种“刑法”。 胡床造型与今天的马扎差不多。最早可能在两河流域或埃及被发明,之后一路传播到南亚次大陆,再由佛教东传来到中原。 问题探究 1. 你还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 鲜卑、羯、氐dī 、吐蕃、女真、蒙古。 2. 你知道他们后来的发展情况吗? 战国时,战国七雄同称诸夏,后经兼并、争战,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而来到中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