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30677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247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棘(j_?????é?¨??????_ ???持兵揖(jī)?? ???按辔(pèi)徐行 B.?介胄(zhóu)??? ?彀(góu)弓弩? ???不得驱驰(chí) C.?嗟(jiē)乎??? ??军霸(bà)上?? ???天子之诏(zhāo) D.?都尉(wèi)??? ??袭而虏(lǔ)??? ??曩(rǎng)者霸上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1-c-n-j-y 3.下列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_???è??é????§??????_出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苦闷。 B.?“悠然见南山”写出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心灵的自由惬意。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了夕阳落山、成群的鸟儿纷纷归巢的美好画面。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可以理解为诗人领悟到的自然之趣与人生真谛。21*cnjy*com 4.下列对《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_?¤???¤????????????_写敌我双方,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写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C.?诗的第五句中“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豪情,表现了战士们义无反顾的气概。 D.?诗的最后两句用典故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士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 5.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_????????°????????°_利不如人和”。 B.?作者从城高、池深、兵器锐利、粮食充足四个方面强调作战方所具备的“地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即使如此,仍有人弃城而逃,自然地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 C.?本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即行仁政的君主。 D.?本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法治”思想。21·cn·jy·com 6.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_è???¤??·????è?????_,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_??¤?????????è§????_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21教育网 二、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某中学食堂墙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但每次饭后倒掉的剩饭剩菜还是不少。 针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论述,100—120字。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天_???????????°??????_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