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31097

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导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141190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1.3,北方,民族,交融,课件,29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东汉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资料式导入)课件展示前秦邓太尉祠碑: 前秦邓太尉祠碑碑文记载,前秦长安附近生活着匈奴、羌、粟特等12个少数民族。 碑文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当时关中地区民族杂居非常普遍。 教师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二、新课学习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 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思考与讨论:曾经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所在关中地区出现民族杂居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 >>>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民族地图 教师设疑:其他四个古老的民族到哪里去了? 学生: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 多媒体课件展示民族交融现象 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的,后来,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逐渐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 讨论: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今天我们普遍能看到的蒸馍、烙饼、馅饼、面条和油炸饼等食物,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后来,中原的汉族也普遍食用,又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受欢迎的饮食。比如我们的坐姿、高脚凳、裤装等。旗袍以前是我国满族贵族的服饰,现在已成为我国服饰的典型代表。 教师设疑: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1.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 多媒体课件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地图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304年—439年),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民族状况比较表 教师设疑:假若你是北魏的领导者,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设置目的: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孝文帝迁都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地理环境: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巩固政权: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民族融合: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汉化措施 >>>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得出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在朝廷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