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31412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七 愚公移山(二)(知识积累、难点解析和课后题解)导学案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1252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题解,课后,解析,难点,积累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七 愚公移山(二) 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惩(chéng) 塞(sè) 汝(rǔ) 曾(céng) 诸(zhū) 荷(hè) 孀(shuāng)冀(jì) 叟(sǒu) 龀(chèn) 匮(kuì) 厝(cuò) 雍(yōng) 万仞(rèn) 太行(háng) 箕畚(jī běn) 亡以应(wú) 通假字 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古今异义 1.方七百里(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今义: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3.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惩罚。) 4.何苦而不平(古义:愁什么。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一词多义 其妻献疑曰(代词,愚公的) 1.其 其如土石何(副词,表示诘问) 汝心之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之 操蛇之神(机构助词,的) 告之于帝(代词,代指愚公挖山这件事) 以君之力(介词,凭借) 3.以 河曲智叟无以应(连词,来)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4.且 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5.焉 有子存焉(语气词,呢) 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介词,到) 6.于 告之于帝(介词,向) 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3.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判断句,“……者,……”表判断) 2.倒装句 (1)且焉置土石(倒装句,宾语前置,疑问代词“焉”作宾语,前置,即“且土石置焉”) (2)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谓语前置,即“汝之不惠甚矣”) (3)告之于帝(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即“于帝告之”) 3.被动句 (1)帝感其诚(被动句,“感”是“被……所感动”的意思) 难点解析 1.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2.可否将“遗男”“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删除?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能。连孩子都快快乐乐地参加劳动,表明愚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并将 “遗男”与“智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事业的冷漠态度。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参考答案】愚公移山困难有:山高而且大,运土石的工具很小,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4.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5.分析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的含义。 【参考答案】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